入夏以来,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神山镇各村不同程度干旱受灾,生活生产用水“捉襟见肘”。面对严峻干旱形势,神山镇党员干部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抢时间,战高温,斗旱情,用汗水践行初心使命,让党旗在抗旱减灾一线高高飘扬。
汪望发——抗旱减灾“指挥员”
“这个地方可以做一个集中取水点。”8月5日,冒着炎炎烈日,神山镇党委副书记汪望发正带领几名镇村干部,在全镇各村寻找合适取水地,破解生产用水难题。
汪望发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全镇抗旱减灾工作。自7月中旬以来,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坚守岗位,勇担重任,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实行责任分工,白天带头深入村组,调研农作物受旱情况,摸清村民用水难题,了解沟渠分布状况,寻找合适取水地点。晚上“集中会诊”分析旱情,安排布置第二天抗旱减灾工作,全心全力当好抗旱减灾“指挥员”。
“自发生旱情以来,汪望发书记每星期至少要来我们村三次,走访入户了解我村旱情,制定解决方案,给我村几家种植大户送来潜水泵、水管、电线等重要物资,并安排专人帮忙安装,片刻就能投入使用。”宋河村党支部书记黄伟华说。
魏绍平——群众饮水“贴心人”
“老人家,水给您送来了。”8月10日,老党员魏绍平给家住毕畈村3组的87岁熊世才送水上门,老人紧皱的眉头一下舒展了。
持续高温天气让群众生活用水受到影响。为准确掌握村民用水情况,今年4月退休的魏绍平主动请缨下沉入户细致摸排,用脚步丈量实情,及时发现村里留守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用水困难。他发现由于集中用水时间节点用水量大,位于输水管道下游及供水管网末端的村组面临着群众生活用水水压不足的问题后,魏绍平第一时间向镇党委政府反映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在他的建议下,根据“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针对用水困难的7个村12个组制定解决方案,启用机电井10眼,安装5吨储水桶21个,出动送水车2辆,协调水厂对缺水村庄错峰加压,通知沿线居民做好储水准备,组队巡逻堵住村民私自将生活水当灌溉水的违规行为,有效解决了缺水群众的饮水问题。
“虽然我已退休,但是始终秉持着‘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原则,牢记党员初心使命,无论大事小事,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党员的事,我们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始终多想一步、多做一点,就能主动发现问题,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魏绍平说。
方华——农业用水“守护者”
“今年高温天气持续,旱期较往年提早,应提前蓄水,未雨绸缪,为农业用水打好提前量。”入伏之初,镇干部方华提前研判旱情走势,建议镇党委政府为农业用水提前蓄水。
水库塘堰一直是神山镇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水库塘堰水容量的多少对抗旱减灾效果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华有着丰富的农业用水工作经验,作为长期在乡镇工作的老党员,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与水库塘堰、农业用水打交道,被称为该镇农业用水“守护者”。
旱情发生以来,他一心扑在田间地头,发挥专业水电技术优势,摸清农业用水需求,调度水库塘堰的水用于农业生产,带动农业线年轻干部参与到董塘池上垸港、宋家河三垸新建拦坝工程中,现场教学农业灌溉用水实用知识。59岁的方华和58岁的水利站站长洪国平坚持每天24小时住在堤上,时刻关注水源情况,实时指导修复抗旱机站7座、配备6台共计107KW的机组,身入泥塘浊水安放水泵4个,从董塘池四级提水到文清村油榨陈家,从宋家河四级提水到北干渠,解决沿线8个村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7月以来,神山镇共有280余名党员向所在党支部集结报到,在严峻考验面前,听令而动,冲在一线,擦亮本色,锤炼党性,带领群众抗旱自救。截至目前,全镇共投入抗旱人力3500余人次、投入抗旱资金100万余元、开启机站32处、调配水泵360余台、投入挖机35台次、清理沟渠38公里,抗旱减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切实做到保民生、促生产、稳发展,切实达到解民忧暖民心的目标。
来源:通讯员 周珏 蔡翔 孙利芹
审核:王 诚
编辑:王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