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晚10点,赤壁市营里社区小湖巷的夜色中,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破了宁静。一位老者因撞击倒地,头部外伤严重,意识模糊。
危急时刻,正路过的赤壁市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李景菁挺身而出,以专业的急救技能为伤者按压止血、稳定情绪,直至救护车抵达。这一场景,是李景菁从医21年“刻进骨子里的本能”,更是赤壁市见义勇为精神薪火相传的缩影。
“当时只想着救人,这是本能,也是职责!”面对群众点赞,李景菁表示。
医者仁心,李景菁危急时刻的“生命接力”,展现了赤壁市民的担当与文明素养。面对伤者复杂伤情,她凭借临床经验判断风险,避免二次伤害,为后续救治争取了黄金时间。
事实上,赤壁的街头巷尾从不缺少这样的暖心身影。惠民医院护士刘燕在公交车上跪地施救突发疾病的老人,被网友誉为“最美白衣天使”;赤壁市红十字会“救”在身边分队队员张世宏等人多次在城乡水域救援溺水群众,3人荣获省级见义勇为称号;赤壁居民张世宏勇救落水儿童……这些平凡英雄以行动证明:善行义举不分职业,只需一颗勇于担当的心。
赤壁市对见义勇为的倡导不仅停留在道德层面,更通过制度保障为善行“撑腰”。2025年1月,赤壁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珈带队慰问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强调要让群众无忧勇为、争先勇为;市委政法委同步优化认定程序,建立“爱心助医”“爱心助学”等帮扶机制,落实资金帮扶,解决住房、就业等实际困难百余起。
赤壁的见义勇为精神已融入城市血脉。赤壁市红十字会“堂前燕”宣讲队深入社区,两年开展65场急救培训,覆盖12万余人次;志愿者定爱珍、罗轶男通过模拟演练教授心肺复苏,让普通市民掌握“黄金4分钟”救援技能。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将见义勇为从偶然事件转化为可复制的社会能力。
更令人动容的是,赤壁的英雄谱系中不乏“凡人微光”。退伍军人陈飞团跳江救起溺水母子,大学生谭家杰寒夜营救落水女子,村民群体夏成勇等人冲入火场救人……他们中有的身患残疾,有的正值青春,却共同诠释了“伟大出自平凡”的真谛。
从李景菁的深夜救援到刘燕的跪地施救,从法律保障到全民培训,赤壁市构建起见义勇为的完整生态链。数据显示,湖北省已有1000多人获省级以上见义勇为表彰,其中赤壁贡献了多名典型代表,这种精神力量正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李景菁们的故事,是赤壁文明底色的生动注脚。当专业素养与人性光辉交织,当制度保障与道德自觉共鸣,见义勇为便从个人选择升华为城市品格。每一次伸手相助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份荣誉表彰都是对善意的回响。赤壁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文明城市,不仅要有高楼广厦,更要有流淌在街头巷尾的温暖与勇气。
通讯员:舒永前
审核:吕蓉
编辑: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