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有人突然晕倒,首先要判断意识和呼吸,黄金4分钟内开展心肺复苏,存活率能提升50%以上!”7月4日,一场由赤壁市政协民宗委策划,政协委员定爱珍、刘霭檬、卢敏联合主讲的CPR急救特训营,为在场人员送上了实用的急救技能指南。这是赤壁市政协立足“展示委员风采、传播政协声音、架起连心桥梁”打造的特色品牌“委员讲堂”的第19期专题活动。市政协主席宋慧宇、副主席王精华、部分政协委员及机关干部参加活动。
“应急救护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生死时速’。”市政协委员、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讲师刘霭檬以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拉开序幕——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约54.4万,其中80%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家中,而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足1%。“掌握急救技能,就是为生命多上一道保险。”刘霭檬委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应急救护的核心原则:“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并特别强调“黄金四分钟”的关键意义。
随后,市政协委员定爱珍、刘霭檬、卢敏围绕“包扎止血”展开分组实操教学。“之前总觉得包扎是护士的事,今天才知道,普通人掌握正确方法也能救急!”政协委员吴红萍一边跟着练习,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巩固理论测试知识点。
活动现场
最受关注的当数“心肺复苏(CPR)”和“海姆利希急救法”。定爱珍、卢敏委员现场搬来人体模型,从“判断意识与呼吸”“呼救并请求帮助取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确认按压点进行胸外按压”到“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每一步都亲自示范。刘霭檬委员讲解操作要点,反复提醒大家注意动作规范,“错误的手法可能加重伤者的损伤,必须精准!”
活动现场
理论讲解结束后,讲堂转入实操环节。会议室里,政协委员们围住2个人体模型。大家两两一组,轮流上阵:“双手交叠,掌根紧贴胸骨,身体垂直下压……”“小朋友被异物卡喉时,要站在背后,双臂环抱其腰部,快速向内上方冲击……”
“刚开始按压力度不够,定爱珍委员认真纠正我的姿势,还提醒我按压后要观察患者面色是否好转。”钟琼委员感慨,“以前总觉得急救是专业人员的事,今天才明白‘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不是口号,而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保命技能’。”现场学习氛围热烈,委员们纷纷建言:此类实用技能培训需持续拓展覆盖面,多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让更多群众掌握“关键一招”,切实将急救能力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全民底气”。
市政协主席宋慧宇高度评价本次委员讲堂的创新实践,指出“理论+实操”的教学模式精准契合群众需求,既是一次“干货满满”的技能传授,更是一场“温暖人心”的爱心传递。她强调,委员讲堂作为市政协特色履职品牌,要开发更多“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内容,更要以互动式、体验式、情景式等多元形式打破“单向灌输”,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发挥委员讲堂暖民心、聚同心的纽带作用,书写“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温暖篇章。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舒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