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镇中学的龚政老师,已在农村教育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二十余载。这二十多年,宛如一本满载故事的厚重书籍,记录着无数孩子的成长轨迹:有的如春花般灿烂绽放,有的似夏雨般来去匆匆,还有的像秋果般缓缓成熟。而小浩的故事,恰似一颗划破夜幕的流星,闪耀光芒,照亮龚政教育之路,令他难以忘怀。
初见:叛逆表象下的迷茫少年
阳光明媚的午后,操场上七(2)班的体育课正热闹进行。同学们专注热身,小浩却格格不入。他左顾右盼,时而推搡同学,时而揉捏旁人手臂,脸上挂着挑衅的笑容,嘴里嘟囔着“不服气,来呀!”周围同学纷纷投来厌恶的目光,或抱怨或躲避。龚政见状,眉头紧皱,严肃制止:“小浩,别闹了。”小浩却斜眼以对,满脸不屑。
课后,龚政将小浩叫到一旁,温和询问:“小浩,为啥不好好做热身运动?”小浩眼神玩世不恭:“不想做,没意思。”龚政明白,教育不能靠简单说教,需走进孩子内心。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决定用耐心与爱温暖小浩。
家访:探寻叛逆背后的根源
周末,龚政来到小浩家。那是间破旧瓦房,屋内昏暗潮湿,家具陈旧。小浩奶奶坐在门口,见龚政来访,赶忙招呼。龚政轻声询问:“奶奶,小浩在家表现如何?”奶奶无奈叹气:“这孩子脾气倔,爸妈不在家,我们管不住。犯错说他,就发脾气摔东西。”
龚政看着奶奶无奈的眼神,心中酸涩。他深知,小浩的叛逆源于父母管教的缺失,是对亲情的渴望与被忽视的恐惧。每个孩子都渴望关注与理解,小浩只是用错了方式。龚政暗下决心,要用心打开小浩的心门。
当晚,龚政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小浩的倔强、奶奶的叹息在脑海中不断浮现。他想到陈鹤琴先生的话:“教育在于发现兴趣,引导前行。”他决定从兴趣入手,帮助小浩走出阴霾。
足球:开启心灵蜕变的钥匙
龚政发现小浩对足球情有独钟。每次下课,小浩都会偷偷与同学在操场踢球,此时的他专注投入,眼神放光。龚政灵机一动,决定以足球为切入点,拉近与小浩的距离。
次日体育课,龚政组织足球比赛,安排小浩担任主力前锋。赛前,他轻声鼓励:“小浩,我相信你!”小浩眼中闪过惊讶,旋即恢复冷漠,微微点头。比赛中,小浩活力四射,满场飞奔。同学们的喝彩声、龚政的鼓励声此起彼伏。最终,班级在小浩的带领下赢得比赛。小浩开心地跑到龚政面前:“老师,我们赢了!”龚政拍拍他的肩膀:“小浩,你踢得真棒!”
此后,小浩在课堂上不再故意捣乱。龚政趁热打铁,课间常与他聊足球,小浩总是侃侃而谈,愈发开朗。足球成为他们之间的桥梁,小浩的心门渐渐打开。
学农:平凡中发掘的珍贵品质
阳光和煦的午后,龚政带领七年级学生来到学农基地。同学们分组劳动,男生挖土,女生扯草。不久,龚政发现部分男生偷懒,而小浩却与众不同。
小浩双手紧握锄柄,用力挥锄,动作干脆利落。尽管额头汗珠滚落,他仍毫不退缩,越挖越起劲。休息时,龚政递给小浩一瓶水,微笑着说:“小浩,你干得不错。做事如同挖土,吃苦坚持,就能成功。”小浩抬头,眼神迷茫。龚政继续说道:“其他同学怕累放弃,你却坚持,这种精神在学习生活中同样重要。”小浩沉默片刻,眼神逐渐坚定:“老师,我明白了,我会努力。”那一刻,龚政看到了他眼中希望的光芒。
义工:见证成长蜕变的力量
带小浩去农贸市场做长江禁渔宣传义工,让龚政见证了小浩的成长。
市场内人声鼎沸。起初,小浩紧张地攥着资料不敢开口。龚政鼓励道:“小浩,试试,你能行!”小浩鼓起勇气走向一位中年人:“叔叔,您好,我是赤壁中学学生。长江禁渔是为了保护生态,让鱼类繁衍,希望您支持,不参与非法捕鱼。”中年人点头认可。小浩的紧张情绪瞬间消散。
此后,小浩变得懂事,不再欺负同学,还主动帮忙。同学踢球崴脚,他贴心照顾。龚政欣慰地说:“小浩,你长大了。”小浩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老师,谢谢您改变了我。”
龚政深知,教育是漫长的旅程,小浩只是其中一例。只要教育者用心去爱、去引导,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光彩。在农村中学这片土地上,他将坚守初心,用爱与责任点亮每个孩子的成长星河。
通讯员:周新华
审核:吕蓉
编辑:李淑岚